原创 晓木林 晓木曰兮历史系
终日絮语的斡难河水,不发一言的布尔罕山。孕育了数不尽的草原英豪,直到今天,外蒙古国的人们,对于草原上的神山圣水都有着特殊的憧憬。匈奴、鲜卑、柔然、契丹相继在草原上沉沦之后,到了辽宋夏金之际,蒙古高原上的乞颜部落开始崛起。
蒙古乞颜部的铁木真整合了草原上各个部落,成为了成吉思汗。塔塔尔部、蔑儿乞部、泰赤乌部、弘吉剌部、汪古部、克烈部、乃蛮部、扎达兰部、合底忻部、山只昆部、朵儿边部都成为了成吉思汗的势力范围。
其中,克烈部位于如今外蒙古国的中央地带,乃蛮部则在最西边。汪古部则处在内蒙古自治区一带,作为金国和蒙古之间的汪古部早早的归顺了成吉思汗。上述的这些蒙古部落都是典型的草原游牧部落,这些部落和铁木真所在的乞颜部属于同样的生活方式。
克烈部的王汗和乃蛮部的太阳汗的生活方式是游牧,但是,相较于其他的游牧部落,更加的靠近西方。所以,在铁木真生活的时代,这两个蒙古部落在宗教信仰上皈依了基督教中的景教。
展开剩余93%其他的大多数蒙古部落则是以萨满教为主的原始草原信仰,在铁木真成为成吉思汗之后,整个草原部落都成为了蒙古的一部分。虽然成吉思汗时期,对于其他的宗教信仰没有过多的行政干涉,但是,在主体蒙古部落的影响之下,基督教的信仰逐渐的褪去。
到了今天,无论是内蒙古自治区,还是外蒙古国,基督教信仰都已经让位于另外两大宗教。藏传佛教成为了蒙古人的主要信仰,而在中国境内,内蒙古西部、新疆的蒙古族自治州以及相邻的西北地区的蒙古人,在伊斯兰教的渗透下,已经转向了真主。而喀尔喀蒙古为主体的外蒙古国,则开始回归藏传佛教的怀抱。
在明朝时期,影响中央之国最深远的则是瓦剌部落。而在成吉思汗时期,瓦剌部落还处在一个边缘的位置。瓦剌部落就是清朝时期的卫拉特蒙古人,在铁木真的时代,瓦剌-卫拉特的名称是斡亦拉特部。斡亦拉特部、不里牙惕部、巴尔虎部、秃麻部、秃巴思部(图瓦部)、吉利吉思部等部落属于森林渔猎部落,在《蒙古秘史》中,这些部落就是著名的“林中百姓”。林中百姓的大多数属地,如今已经不在外蒙古国的境内。
秃巴思部 (图瓦部 )在俄罗斯南部的图瓦共和国境内,瓦剌-卫拉特-斡亦拉特部则和图瓦部一样,这一块地区被称之为唐努乌梁海,都已经在俄罗斯的境内。成吉思汗时期,林中百姓归顺,也成为了蒙古的一部分。后来,元顺帝北遁之后,蒙古之前辉煌的部落纷纷衰弱。曾经的林中百姓的一部分开始崛起。
瓦剌-卫拉特-斡亦拉特部成为了明朝时期最严重的威胁。鞑靼和瓦剌始终是明王朝的心腹之患,但是,明王朝和蒙古人之间,也似乎达成了某种诡异的平衡。即便是蒙古人的战斗力强悍,面对庞大的汉人人口基数,其彻底征服也是不可能的。明王朝虽然有着较强大的农业文明,但是,受限于蛮夷戎狄理论和朝贡体系的限制,汉人皇帝也始终无法根除蒙古人的威胁。
公元1368年,朱元璋麾下的明军挥师北伐,大军占据了通州。大都城的东南门户随即就被攻破,元朝的蒙古人皇帝元惠宗在无奈之下,离开了大都城,历史上威名赫赫的汗八里就此换了新的主人。几天之后,徐达进驻大都城。明王朝也在这一刻,将蒙古人赶回了草原。
但是,元惠宗主动的向北撤退,却是历史上的一次奇迹。
对于朱元璋来说,元惠宗的主动撤退,减少了明军将士们的伤亡。驱除鞑虏的目标也达成了,至少,在中国北方地区,蒙古皇帝已经逃跑了。只不过,在此之前,匈奴南下、鲜卑南下、突厥南下,在南下之后,要不被击溃,要么就和汉人融合在一起,要么就从汉地和草原彻底的消失。但是,元惠宗的主动撤退,使得蒙古人的帝王传承并没有消失。蒙古人没有像匈奴人一样,彻底的归顺汉人政权,也没有像鲜卑人一样,与汉人民族融合在一起。突厥人向西,在汉地和草原消失。但是,元惠宗却仍旧在蒙古草原上。
元朝灭亡了。
北元王朝却正式建立了。
对于汉人政权来说,元顺帝是元朝的末代皇帝。
对于蒙古人来说,元惠宗则是北元政权的开国者。
元惠宗妥欢帖木儿,成为了历史上南下汉地建立政权,百年之后又全身而退,返回蒙古草原继续皇帝国祚的第一人。
蒙古人妥欢帖木儿的这一做法,在蒙古草原上带来了极大的震荡。元朝政权北撤草原之后,成为了北元。在几百年之后,来自东北的满族人,也受到了妥欢帖木儿的启发。对于蒙古人和满族人来说,蒙古草原和东北大地是他们的退路。所以,在清王朝数百年的统治之中,东北的白山黑水只有极少数的人们生活。满清严禁汉人大幅度的迁入东北,直到晚清才被迫的改变政策。蒙古人和满族人之间有着军事联姻的合作关系,内外蒙古都限制汉人迁入。
公元1307年,元惠宗病逝。这一次,元惠宗可算是真正的顺天应命了。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继位,也就是必力克图大汗。在爱猷识理达腊时期,扩廓帖木儿成为蒙古人的希望所在。朱元璋组织了北伐,徐达和扩廓帖木儿多次交手,在一段时间内,扩廓帖木儿反而占据了上风。
明军的这次战败之后,朝鲜半岛上的高丽政权,也倒向了蒙古人。朝鲜人将已经使用的明朝洪武年号,更改成了蒙古人的宣光年号。蒙古人的胜利,极大的刺激了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以为中兴有望的蒙古大汗,不顾朱元璋的主动示好,不顾扩廓帖木儿等蒙古大臣的劝谏,执意南下与明军作战。灭亡之人一定会疯狂,在此之后,北元的皇帝只能居住在哈拉和林,再也没有进入汗八里大都城。
1375年,北元重臣扩廓帖木儿去世。
1378年,北元皇帝元昭宗爱猷识理达腊去世。
4月,元益宗脱古斯铁木儿继位,元益宗没有了与明军对抗的信心。就连哈拉和林也丢弃了。元益宗一路北撤,将北元汗廷安置在捕鱼儿海,也就是今天俄罗斯境内的贝加尔湖一带。
蒙古人式微,明朝大举北上。
1380年,沐英攻占哈拉和林,蒙古国公也被俘虏。
1381年,明军进驻云南,元梁王自尽于府内。
1387年,明军入辽东,蒙古纳哈出率二十万人投降。
1388年,蓝玉率军十五万北伐,4月12日,明军抵达捕鱼儿海。北元太尉被杀,皇子、汗妃、宗亲、大臣五十多人被俘虏。北元的蒙古将领2000多人、七万多蒙古将士,十五万牲畜被俘获。
元益宗、太子、丞相仅仅数百人在仓惶中逃走。
蓝玉大军大获全胜。北元政权基本上崩溃。作为一个政权,北元的行政结构和军事组织,已经在蓝玉的打击之下,趋近于灭亡。
元益宗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嫡系后裔。但是,黄金家族可不止他一个。元益宗是忽必烈这一支的后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都是黄金家族的后裔。按照蒙古人幼子守灶的传统,还有蒙古部落召开的忽里台选举大汗的会议决定。拖雷的小儿子阿里不哥才是蒙古大汗位置的继承人,在忽必烈的武力干涉之下,阿里不哥败退到北方。
如今,元益宗已经是落水狗了。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尔为了数百年前的仇怨,率军将元益宗一行人赶出了蒙古草原。元益宗想要前往辽东,但是,也速迭尔没有给元益宗东山再起的机会了。也速迭尔的蒙古骑兵将元益宗与太子斩杀。至此,忽必烈这一支的黄金家族在北元的传承就终结了。
也速迭尔继任为北元的第四位大汗。一百二十九年前,阿里不哥带着不甘和怨恨,逃亡了北方的密林中。如今,北元的汗位终于回到了阿里不哥后裔的手中。元益宗死后,北元就已经风雨飘摇了。蒙古草原上各个部落之间,互相争斗的历史就要开始了。
成吉思汗时期,曾经派遣长子术赤将林中百姓招抚。其中,忽都合还成为了成吉思汗的亲家。忽都合所在的林中百姓部落,就是卫拉特-瓦剌部落的前身。忽都合接受成吉思汗的统治后,在林中百姓之中,仍然有着较为宽容的独立统治。
到了也速迭尔时期,北元已经没落。成吉思汗这一黄金家族的后裔之间,互相征战杀伐,已经没有了往日的荣光。瓦剌部落则在数百年的休养生息中,逐渐成为了强大的蒙古草原部落。
也速迭尔之所以能够斩杀元益宗,成为了北元的第四任大汗,也是由于瓦剌部落的支持。瓦剌部落的战斗力虽然很强,但是,毕竟不是黄金家族的后裔。瓦剌只能支持也速迭尔这个黄金家族后裔,成为幕后的统治者。
卫拉特-瓦剌蒙古部落,在猛哥帖木儿的统治下,成为了蒙古草原西部的强大势力。猛哥帖木儿之后,卫拉特-瓦剌蒙古部落的领袖是马哈木、太平和把秃孛罗这三个蒙古人。
也速迭尔正是在这三个卫拉特蒙古人的支持下,成为了北元的大汗。但是,北元在也速迭尔之后,大汗就成为了傀儡,类似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周天子,从蒙古部落的传统习俗上看,更类似于阿巴斯王朝末期的巴格达哈里发成为中东的精神傀儡一样。
北元在也速迭尔时期,只拥有蒙古的大汗称号,没有了之前的皇帝庙号。四年之后,也速迭尔去世。三年之后,继承其大汗位置的儿子昂克汗,不甘心被为卫拉特蒙古人统治,被卫拉特蒙古贵族除掉。
此后,北元的汗位就陷入了剧烈的混乱之中。元昭宗的儿子称汗。五年后,在卫拉特蒙古人的内斗之中被杀,其子一路向西到了中亚。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瘸子帖木儿还非常热情的接待了他。卫拉特蒙古人随即就拥护阿里不哥的后裔称汗,三年之后,这个傀儡大汗,也在卫拉特人的权力斗争中被杀。
公元1403年,窝阔台这一支的黄金家族后裔月鲁帖木儿称汗,月鲁帖木儿重用阿鲁台为太师,想要制衡卫拉特蒙古人的势力。需要注意的是,正是在这位月鲁帖木儿在位时期,蒙古大汗不再称呼自己为“大元蒙古可汗”。而是仅仅称之为“也客-蒙古-兀鲁斯”,也就是大蒙古国。
其中,大元蒙古可汗的称呼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一直都是使用蒙古文和汉字来书写。而大蒙古国则仅仅使用蒙古文字记录,月鲁帖木儿放弃了忽必烈开创的大元,而是回归到了成吉思汗创建的大蒙古国。
明成祖朱棣是最开心的。月鲁帖木儿的这一变更,基本上蒙古人自己宣布去掉了元朝的国号。月鲁帖木儿成为了“鞑靼大汗”,这意味着在汉地和蒙古草原存在了百年的元朝消失了。
汉人皇帝没有了皇权合法性上的威胁,蒙古人却没时间来得及消化月鲁帖木儿带来的变化。因为,曾经前往中亚的忽必烈嫡系子孙回来了。本雅失里回到了蒙古草原上,作为忽必烈的后裔,其对于蒙古人的号召力远超过月鲁帖木儿。
月鲁帖木儿的大臣阿鲁台得知之后,就想要拥护本雅失里称汗。阿鲁台准备将月鲁帖木儿谋杀,自己成为了新大汗的从龙之臣。阿鲁台忙着政变的时候,被称之为西蒙古人的卫拉特部落,也不甘心自己在草原上成为了边缘人。卫拉特蒙古部落选择归顺明朝,与蒙古汗国东西对峙。
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合作之后,进入了一段辉煌的巅峰时期。本雅失里作为忽必烈的黄金家族后裔,有着极其强大的号召力。阿鲁台则在颠覆旧主之后,竭尽全力的想要表现自己的忠诚和价值。本雅失里和阿鲁台的君臣之间,没有了之前傀儡大汗和卫拉特权臣之间的嫌隙与斗争。
公元1409年。明成祖麾下的大将丘福率领10万大军北伐,本雅失里大汗和阿鲁台将其全歼。明成祖震怒,一年之后,朱棣亲自率大军再一次北伐。北元的蒙古军和丘福一战后,还没有恢复过来。北元蒙古部落只能撤退,但是,在撤退的过程中,本雅失里和阿鲁台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本雅失里大汗在中亚长大,瘸子帖木儿对于本雅失里有着深远的影响。本雅失里决意将蒙古大军带领到中亚,希望依靠强大的帖木儿帝国,在蒙古西部发展。但是,阿鲁台的根基是在蒙古的东部,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一带。
阿鲁台强烈要求大军向东撤退,依靠辽东和蒙古东部发展。大汗和重臣之间各执己见,最终,蒙古人最常见的君臣内斗爆发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之间甚至爆发了激烈的战争,双方各自带领着蒙古士兵,一个向西,一个向东,刚刚有点起色的北元分裂。
明成祖朱棣则发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战机。明军已经在军力上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明军将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各个击破,本雅失里这一部分的蒙古人几乎被全歼,孤身一人的本雅失里大汗逃到了西蒙古卫拉特部落中。
本雅失里想要依附于妹夫马哈木,但是,马哈木深知本雅失里对蒙古人的吸引力。就像是数十年前,已经创建帝业的朱元璋将红巾军小明王诛杀一样,卫拉特的马哈木果断地将本雅失里斩杀。
阿鲁台则在败溃之后,向明朝称臣。北元的大汗已经被杀,早在月鲁帖木儿时期,元这个称号就被蒙古人主动放弃了,如今,蒙古大汗也被蒙古人斩杀。西蒙古最强大的卫拉特早就称臣,东蒙古的阿鲁台也在战败之后投降于明朝。
明成祖朱棣,作为洪武帝的继承人和汉人政权的象征,在这一刻,终于完成了驱除鞑虏的任务。可惜的是,朱棣的满足感并没有持续太久,很快,蒙古草原上新一轮的政治势力就崛起了。
马哈木、太平和把秃孛罗这三个卫拉特蒙古领袖,在臣服明朝之后,被册封为顺宁王、贤义王、安乐王。但是,那时候的卫拉特蒙古人,仅仅是想要和明朝合作,与阿鲁台以及本雅失里对抗。如今,蒙古草原上的大汗之位空缺。马哈木、太平和把秃孛罗马上就把阿里不哥的后裔答力巴推上了大汗的位置,马哈木再一次的成为了太师。
明成祖朱棣的内心真的是绝望的。蒙古草原之上的威胁再一次来临,只要蒙古人继续推举新的大汗,无论其现在是否南下,只要蒙古势力整合完成,那就是新一轮的灾难。
面对卫拉特部落的反叛,朱棣选择扶持阿鲁台。在明朝的支持下,东蒙古的阿鲁台部落很快就迅速崛起。卫拉特和阿鲁台之间的仇怨很深,阿鲁台拥护了月鲁帖木儿的后裔为新的大汗。东西蒙古各自拥护自己的黄金家族后裔,呈现出东西两个蒙古汗廷之间的对峙。
答力巴是西蒙古的大汗,阿台是东蒙古的大汗。但是,黄金家族的后裔,都是傀儡,在其背后,实则是马哈木和阿鲁台之间的博弈。同时,蒙古草原上的战争背后,真正的布局之人是明成祖朱棣。
公元1414年,明成祖朱棣亲自率领50万大军北伐。朱棣的目标是反叛的卫拉特,双方在克鲁伦河一线遭遇。史载“杀伤略相当”。但是,明军的损失和蒙古人的损失带来的影响就不一样了。卫拉特三万大军几乎全歼,东蒙古的阿鲁台也马上痛打落水狗。答力巴大汗、太师马哈木战死沙场,西蒙古的卫拉特元气大伤。马哈木的儿子脱欢拥立了阿里不哥的后裔斡亦剌惕为新的大汗,率领大军向西方迁徙而去。
西蒙古的卫拉特部落衰弱,东蒙古的阿鲁台则成为了独一无二的大元太师。此后,阿鲁台的势力继续壮大,在阿鲁台的授意下,蒙古人开始频繁的入侵明朝的边境。明成祖朱棣决意将阿鲁台击败,作为汉人皇帝,朱棣决不允许蒙古出现强大到压倒所有蒙古部落的人物。
公元1422年、1423年、1424年。明成祖朱棣人生中的最后三年,连续三次亲征阿鲁台。朱棣的这三次北伐,始终都没有找到阿鲁台的行踪。阿鲁台深知明军的强大,也知道朱棣的决心。所以,阿鲁台始终都在草原上转圈子,就是不和朱棣接触。
但是,在这三年的时间里,阿鲁台部的蒙古人始终都在草原上游走,其威望和蒙古人的支持也在大幅度的下滑。终于,在朱棣的努力之下,阿鲁台部的蒙古人在三年之后,不战而自溃。
同时,马哈木的儿子脱欢也在这段期间,彻底的整合了卫拉特蒙古人,终结了卫拉特部落三方鼎立的局面。阿鲁台部落衰弱后,脱欢自西向东进攻阿鲁台。1434年,纵横草原三十余年的阿鲁台被脱欢斩杀。
蒙古东部的汗廷被灭,草原上仅剩下了西部的汗廷。脱欢成为了北元蒙古最后的核心。脱欢统一蒙古草原的过程之中,拥护了脱脱不花为大汗。脱脱不花非常优秀,在面对脱欢这样的权臣,也没有彻底的沦为傀儡。脱脱不花凭借着黄金家族的名声,将阿鲁台部的蒙古人收入自己的麾下。脱欢的功劳再大,也不敢罢黜黄金家族的大汗。1440年,脱欢去世。终其一生,脱欢也是类似于曹操的人物。
卫拉特蒙古人的荣光和瓦剌部落的希望就留给了下一代的蒙古人。
马哈木作为卫拉特的霸主,在北元遁入草原后,参与了蒙古部落争霸的过程。马哈木的儿子脱欢则整合了卫拉特蒙古人,最终,击败了阿鲁台,实现了蒙古草原的统一。脱欢的儿子,则在之后的岁月里成为了蒙古人的新希望。
对于明朝来说,朱棣五次北伐,利用东西蒙古之间的嫌隙,成功的将蒙古人的威胁遏制在草原上。即便是危机重重,朱棣也在生命的最后三年,奔波在茫茫无垠的大草原上。大明王朝的前期,真正的做到了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明成祖朱棣也不愧为一代雄主,七下西洋、修永乐大典、迁都北京、五伐蒙古。燕王在靖难之役后,称得上永乐大帝的名号。
卫拉特蒙古人的新领袖诞生了,也先,他终于来了。
也先。其开创的汗国,也仅仅是一载帝国。
大元的天圣可汗之梦破碎之后,蒙古人迎来了达延汗。
蒙古在达延汗的中兴之后,却陷入了更大的混乱。
俺答汗将蒙古骑兵的心灵交给了佛祖,
藏传佛教在几百年之后,再一次进入了蒙古人的世界。
蒙古人和藏传佛教结合之后,
末代的林丹汗登场,就像是无奈的崇祯一样,
蒙古人的大汗之位,最终还是到了满族人的手中。
蒙古人、满族人、汉人、都在努力着,
西南的西藏人、东北的朝鲜人,也即将登场……
发布于:浙江省嘉喜网-配资官网平台-配资炒股官网-股民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