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关系骤冷:历史、台湾与安全,中国强硬回应
8月15日,世界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之际,日本政坛却上演了令人震惊的一幕:农林水产大臣小泉进次郎在清晨参拜靖国神社,首相石破茂虽未亲临,却以个人名义提供了祭祀经费,多名自民党核心成员亦纷纷效仿。此举激起中国强烈愤慨,驻日大使馆随即发表严厉声明,谴责靖国神社对侵略历史的歪曲美化,认为日本此举是对战后国际秩序的严重破坏。 这并非个例,日本政府近期一系列举动,彻底激怒了中国。
与此同时,日本政府试图通过外交途径缓和紧张局势的努力彻底失败。由公明党山口那津男转交的首相石破茂致中国领导人的亲笔信,以及名古屋市长致南京市的友好信函,均在未拆阅的情况下被原封退回。这一史无前例的外交事件,在日本外务省引发强烈震动。 在日本政界持续参拜靖国神社的背景下,任何外交示好都被视为对历史的严重漠视。 日本政府的这种双面态度——一边放任参拜,一边试图缓和——暴露了其战略误判的致命缺陷。
展开剩余73%8月18日凌晨,北京外交大楼灯火通明,一场关乎历史尊严的激烈外交交锋正在进行。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刘劲松以强硬姿态会见了日本驻华使馆二号人物横地晃公使。这是两年内双方第六次就历史认知问题对话,但此次,中方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坚决态度,所有缓和紧张局势的辞令都被抛诸脑后。 刘司长在会谈中直指三个核心问题:
第一,日本历史教育的严重偏差。教科书刻意淡化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事件,防卫大臣石破茂在终战纪念日的声明也避重就轻,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罪行含糊其辞。
第二,日本在台湾问题上不断挑战中国红线。台湾“外交”部门负责人林佳龙7月访日获得日本政府正式接待,美日联合声明更暗中为“台独”势力提供支持。
第三,在日中国公民人身安全面临严峻挑战。针对中国留学生和游客的歧视性事件急剧增加,日本警方却处置不力,助长了右翼势力的嚣张气焰。
中国政府迅速采取了一系列强硬反制措施:农业农村部取消了韩俊部长对日本的访问计划,直接影响日本农副产品对华出口;南京与名古屋的友好城市交流项目被无限期推迟;外交部发言人公开回应日本关于驻华机构受骚扰的指控,强调中国民众的不满源于日本政府的错误行为。
这些行动标志着中国对日战略的重大调整。面对日本在中美战略竞争中倒向美国,大幅增加国防开支,改造航母,并在钓鱼岛海域制造事端等行为,中国放弃了以往以经济合作促进政治缓和的思路。即使中日年度贸易额高达3000亿美元,在政治互信崩塌的情况下,经济联系也难以维系。 美国强制要求日本加入半导体技术封锁,导致日企对华出口精密设备订单量断崖式下滑超过七成;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导致的污水,更使北海道渔业遭受重创。
日本政府错误地认为美国会为其冒险行为买单,并幻想中国会因经贸关系而在主权问题上让步。 残酷的现实已打破了这种幻想。
中日关系正处于历史性转折点,双方已不存在中间地带。日本必须彻底清除军国主义残余,以实际行动证明其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承诺。若继续在历史认知问题上玩弄文字游戏,必将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前所未有的冰点。中国划定的并非可协商的议题,而是不容触碰的国家主权底线。 靖国神社的烟雾与中国取消访日行程的同步发生,这并非巧合,而是中国发出的明确信号。
"
发布于:四川省嘉喜网-配资官网平台-配资炒股官网-股民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